欢迎访问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检察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216号
邮箱:lyjxqjcy@163.com
热线电话:0379-64352700

典型案例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务公开 » 典型案例 »

@所有家长 快来识别真假班主任

点击:1,325次时间:2021-09-14 14:10:10

看完以上截图,您是否也跟风进行过缴费?抱着“学习为重”的心态,很多家长对于“班主任”在开学季要求缴纳的各种费用,一般选择全盘接受,统统买单,只要收到群通知,便即刻回复,一分钟内进行扫码转账,丝毫没有防范心理。一段时间后,真正的班主任在群里现身,表示收取资料费的消息非本人所发,让没来得及的家长家长尽快停止,并让受骗家长拨打110报警。

那么,此种行为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家长又该如何识别、防范此类骗局呢?

万一遭遇诈骗,又该如何维权呢?

小编整理了下相关的防诈骗攻略。

一起来瞅瞅吧!
一、涉嫌诈骗罪
不法分子,通过虚构自己的身份,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并占为已有的行为,已涉嫌诈骗。若诈骗金额达刑事立案标准,则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作出了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和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中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酌情从重处罚。

二、班级群诈骗的套路分析

1.潜伏进群
骗子一般通过清理僵尸粉、查快递等方式,诱骗微信用户扫描实际是电脑版登录的二维码,在确认登录后,便完成了对微信的控制,获取到“家长群”等信息,便潜伏进群。
2.暗中观察,进行伪装
伪装进群后,骗子会暗中观察,不仅精确分辨出哪个是“班主任”,更是掌握老师的活动规律,为下步诈骗找出“时间差”。
3.发布收费消息,完成诈骗,骗完就跑
利用老师上课或是批改作业时不接触手机的“黄金时间”,骗子便立即实施诈骗,用提前克隆好的“班主任”信息,发布各类“缴费”信息,并且会要求家长尽快完成转账。此时,群里便会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班主任”。
三、遭遇诈骗该如何维权
在确认被骗后,被害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案,同时向公安机关提交相关证据,特别是诈骗分子的群名片、聊天记录和付款凭证等信息。对能够追回的赃款,公安机关会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及时收缴和发还被害人。
如果是通过支付宝向对方付款,被害人可以通过支付宝安全中心生活号的“投诉举报”页面“欺诈骗局”模块,对已经发生的交易行为发起投诉。在受理投诉后,支付宝公司会对账户交易进行核实,如果确实存有违规行为,会采取一定限制措施并通过平台进行滚动公示,但对已到账交易无法进行资金冻结和划转,必须通过司法流程,需要专门机关出具相关法律文书。
微信支付骗局也可以在微信钱包内的“帮助中心”进行投诉,对于经过核实的违规账户,平台将进行封号。微信平台也提示用户,对于资金损失要尽快向公安部门报案,微信方面会全力协助,平台也会注意挖掘、分析有价值的线索,协助警方对诈骗犯罪实施线下打击。
面对此种新型诈骗行为,不仅需要警方的严厉打击,还需大家的努力。

作为家长,切记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的将陌生人拉入班级群聊,也不要将班级群聊的二维码或群号在网上公开(包括朋友圈、qq空间)。

作为老师,尽量不要在班级群内发布缴纳学费等关于钱款的信息,并作出公告,告诫大家,同时选出群聊管理员,切实审核入群人员身份。

作为学校,要在校内设置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栏,提升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防止此类案件发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