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流程
第十篇 职务犯罪预防局工作流程
一、预防调查工作流程
(一)确定预防调查的对象。
(二)调查问题的来源。
(三)填报预防调查审批表:
1、问题来源;
2、预防调查的主要问题;
3、承办人意见;
4、部门负责人意见;
5、检察长意见。
(四)检察长批示。
(五)制定预防调查方案。
(六)根据线索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做好询问笔录。
(七)调查完毕,填报预防调查终结审批表:
1. 预防调查的问题及来源;
2. 预防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3. 承办人意见;
4. 部门负责人意见;
5. 检察长意见。
(八)检察长批示是否移交相关部门查处。
(九)提出检察建议;
(十)帮助落实检察建议。
二、个案预防工作流程
个案预防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职务犯罪案发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发案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协助发案单位开展法制教育和落实检察建议提出的整改措施,并在发案单位反馈整改情况后进行回访,了解检察建议落实情况,保证个案预防效果。总体来说就是做到“六个一”,即一案一计划,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座谈,一案一建议,一案一整改,一案一回访。具体内容如下:
(一) 实行个案预防计划审核制度。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终结后,对于应该开展个案预防计划的,承办人应及时填写《个案预防计划安排表》,就个案预防的具体工作作出计划安排,明确个案预防承办人,拟出检察建议提纲。计划要层报部门负责人、检察长审核;
(二) 认真分析发案原因。每个列入预防的个案,承办部门和承办人应当认真分析发案原因,分析发案原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让犯罪嫌疑人就其发案原因进行自我剖析,写出悔过书;
2、办案部门召开案情分析会,通过对犯罪嫌疑人作案经过、作案形式和手段的分析,研究发案的主客观原因;
3、承办人员到发案单位召开座谈会,调查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发案原因以及发案单位在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三) 提出检察建议。
(四) 开展法制教育。教育可采取上法制课、发宣传资料、图片展览、组织庭审旁听等多种形式。
(五) 帮助落实检察建议。尽力协助发案单位为落实检察建议而开展的各项整顿活动,促使检察建议提出的整改措施的落实。
(六) 适时进行回访。在收到发案单位反馈落实检察建议的情况报告后,适时派员到发案单位进行回访,考察发案单位落实检察建议的真实情况,保证个案预防效果。
三、警示宣传教育工作流程
(一)组织人员对学校、医院、企业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
1、进到学校、医院、企业为员工及领导干部上法制课;
2、发放法制教育宣传资料;
3、带领参观我院警示教育基地。
(二)组织人员进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流程
(一)查询申请:
1. 书面申请;
2. 单位证明;
3. 个人身份证明。
(二)受理查询。
(三)查询审核。
(四)查询执行。
(五)结果告知,向查询人提交查询结果告知函。
(六)处置、反馈。经查询有行贿记录的处理及情况反馈。
(七)复议。查询人如有问题向检察机关反映情况,可提出复议申请。